查看原文
其他

那年青春正热血,38岁,他在绞刑架前,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

来源:时代楷模发布厅


他敢为人先,

承担起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,

大声疾呼,

“民族兴亡,匹夫有责”

“即使多么困难,

也只能为这一理想而奋斗”


他对青年寄予厚望,

号召青年:

“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之使命”

“不要回顾,不要踌躇,一往直前”


38年的人生岁月里,

他曾经写下

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”

的著名对联。



这是他的初心与追求,

也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

29日是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,

让我们一同缅怀他!



鸦片战争后,
中国处于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。

1916年,李大钊留日归来,
受梁启超等邀请,
主持《晨钟报》编辑工作,
在创刊号上,李大钊发表了
《〈晨钟〉之使命——青春中华之创造》
一文。


文中,李大钊阐明了自己的
“青春中华”理想,
向青年发出奋起自觉的召唤,
“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,
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。


他指出,中华民族亟须解决的,
不是亡与不亡的问题,
而是如何再造青春;
中国的出路在于摆脱旧传统、
旧观念束缚,
勇往奋进,急起直追,
创造一个面向未来、
充满活力的青春中华。


1916年9月李大钊(前排中)与“宪法公言社”同仁合影。


不久,李大钊的另一篇《青春》
在《新青年》杂志上发表。
文章再次将爱国与救国高度统一,
指出中国正处于黑暗与黎明之交,
鼓励青年为建设
蓬勃朝气的国家而奋斗,
“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,
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”。

1916年9月李大钊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的《青春》文章,中国国家博物馆藏


1918年,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,
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将,
成为中国最早的
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。
李大钊认为,
古老的民族能否再现青春,
关键“系乎青年之自觉如何耳”,
因此致力于青年启蒙,
做青年的良师挚友。


按照当时北京大学的薪酬待遇,
李大钊每月240大洋。
但他“茹苦食淡,
冬一絮衣,夏一布衫”,
夫人赵纫兰常为家中生计发愁——
原因是李大钊常倾家纾难,
接济贫寒学生。

最后,北大校长蔡元培
不得不关照会计科,
每月发薪时先扣下一部分,
亲手交给李夫人,
免得李家“难为无米之炊”。


在白色恐怖下,
中共中央曾通知李大钊等人
去武汉成立中央分局,
李大钊却断然拒绝,回答道:
“假如我走了,北京的工作留给谁做?
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。

《建党伟业》剧照


1927年4月6日,
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后,
对共产党员进行抓捕,
李大钊不幸被捕。

随后社会各界人士曾设法予以营救,
但都未成功。
李大钊在《狱中自述》中写到:
“钊自束发受书,
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,
实践其所信,励行其所知,
为功为罪,所不暇计。”

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(定稿)局部


在狱中,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,
企图获取更多党组织的信息,
但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,坚贞不屈。

他说:“大丈夫生于世间,
宁可粗布以御寒,安步以当车,
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的气节。


4月28日,
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
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,
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
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。


在绞刑架面前,
李大钊无惧死亡的来临,
挺直身躯,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:

“你不能因为今天绞死了我,
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,
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,
如同红花的种子,撒遍各地,
我们深信,共产主义在世界,
在中国,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。


说完,他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,
从容就义,时年38岁。



这38岁的一生,是青春的一生!
“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
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
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
青春之宇宙,资以乐其无涯之生。” 
是李大钊对青年人的热烈号召,
也是他人生的忠诚实践。


这38岁的一生,是热血的一生!
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,
李大钊再也没有动摇过,
真正做到了
“勇往奋进以赴之”
“断头流血以从之”
“瘅精瘁力以成之”!


这38岁的一生,是光辉的一生!
李大钊一生的奋斗历程,
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,
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。


正如鲁迅先生所说:
“他的遗文却将永住,
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,
革命史上的丰碑。

历史不会忘记,
我们必将铭记!


往期文章

荐读 | 92岁中国流行歌曲之父:护士,给我输五粮液!

荐读 | 小轿车上哪个座位最安全?很多人都答错了...
荐读 | 微信点击右上角,竟还有一个隐藏小功能…
人物 一个副市长,为何要给黑恶团伙当“保护伞”

人物 | 去世14年的他"重生"与妻"相逢"?隐情让人泪目
人物 | 《双子杀手》遭差评,笨小孩李安让你失望了吗?
评论 | 动辄“某某+”式伪创新,也是一种作风病
评论 | 三道"禁令"为何难治科右前旗私开滥垦
评论 | 专家建议取消探亲假,网友:??????

深度 | 脏水养殖、吃粪便?这种鱼真这么脏?真相来了

深度 | 党员干部能否在8小时之外搞"副业"挣外快?

深度 | “苍蝇”叮上糊涂账,扶贫一卡通成“一卡痛”


声明:“新华每日电讯”微信公号刊载此文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欢迎致电010-63076340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或依法处理。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。
监制:易艳刚 | 责编:张慧 | 校对:赵岑

觉得不错,记得点“在看”↓↓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